浦坝港畔,海浪翻涌,在绿植环绕间,一处白色建筑格外显眼,这里是我县重点投资的PPP项目——三门绿能环保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近年来,这座“能量加工厂”立足新质生产力赛道,以科研提质,以数字增智,以创新不断刷新大家的认识。
近日,记者来到三门康恒绿能再生能源有限公司,只见厂区优美、芳草如茵,颇具科技感的办公大楼一侧,数辆垃圾车正有序过磅,缓缓驶向卸料平台。走进公司中央控制室,一个巨大的LED屏立马映入眼帘,屏幕上,垃圾入仓、发酵、焚烧,各个作业现场画面清晰可见。
“我们主要处理生活垃圾、餐厨垃圾及一般工业固废垃圾,外人对垃圾焚烧发电不了解,但过程其实并不复杂。通过屏幕可以看到,我们新运来的垃圾在垃圾仓堆放3至5天发酵后,再倒入炉膛,焚烧所产生的热能通过发电机组转化为电能,这就是基本流程。”该公司总经理助理王林波指着屏幕一一向记者介绍。
垃圾焚烧发电虽然过程看似简单,但其中却蕴含着不少科技力量,在“康恒绿能”就有不少“法宝”,炉排正是其一。
“作为垃圾焚烧的核心,炉排十分关键。像我们目前采用的炉排就是企业自主研发的,在前期引进瑞士VonRoll和日立造船炉排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我们国内实际进行研发升级,垃圾焚烧更彻底,可进一步提高吨垃圾发电指标。”王林波说,改造升级的炉排不仅填补了国内多项空白,向国家申请专利400余项,也深受市场欢迎,目前全球市场占有率居同类前列。
发电厂内炉排不停运转,本以为会臭气熏天,然而仅一层玻璃相隔,作业现场却没有闻到刺鼻味道。王林波解释:“这是因为我们垃圾是全密封处理,烟气处理也由以往的五步法升级至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七步法,它的排放标准远低于国家标准,也低于欧盟2010标准。而且我们所有的排放数据与国家环保部联网,公众随时随地能监控查看。”
如果说低碳化为“康恒绿能”奠定了基石,那数字化则为公司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在“康恒绿能”,各色显示大屏处处可见,对各类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工作人员点点鼠标,即可完成各道程序操作。
“这是我们集团的一站式平台,里面包括MIS系统、财务系统等,现在所有线下工作都转到了线上,物资也有了专属‘身份证’,从它们进厂到使用再到报废,实现了全流程管控。”提及公司的“数字智慧大脑”,公司负责人杨彭明如数家珍,“利用平台,我们不仅能全流程管控公司技术设备,还能通过精准的经济测算和预警分析,提高设备可靠性和运行经济性。”
不仅如此,一站式平台构建的工作人员与资料的信息交互,实现了数据共享、业务融合、运营分析,也大大提升了公司的工作效率。“像我们一炉一机集控人员,由原先的4个人降至3个人,人效也有明显提升,EBITDA跟我们人工成本的比值每年都有10%以上的增长。”杨彭明介绍。
“低碳化+数字化”管理,带来的是效能的提升,带来的还有源源不断的绿色能源。数据统计显示,自2021年10月建成投产以来,“康恒绿能”已累计处理垃圾50余万吨,目前该公司每年可发电上网绿色电力达8000多万千瓦时,可供32000户居民年用电量,相当于二氧化碳减排8万多吨。
“在数字化、智能化应用的加持下,目前我们每吨垃圾发电量可达500千瓦时。”杨彭明表示,接下来,该公司将持续向“绿”而行、向“新”而行,进一步加大数字化投入,让垃圾处理更高效、更低碳、更智慧,奋力蹚出一条绿色环保的高质量发展新路。
信息来源:澎湃新闻
责任编辑:张琪琪
审核: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