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行业要闻
光伏行业显现回暖信号!供需错配情况改善,贸易壁垒压力缓解
编辑人: | 2024-09-06

近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了《中国的能源转型》白皮书,详细阐述了中国能源结构的绿色转型蓝图。白皮书显示,自2013年以来,中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年均占比全球超四成,2023年新增装机占比跃升至全球新增装机的一半以上。

作为全球新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光伏为全球能源转型注入了强劲动力。国际可再生能源署报告指出,过去10年间,全球光伏发电项目平均度电成本累计下降超过80%,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归功于中国的贡献。

我国光伏行业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阶段性供需错配”和“贸易壁垒”是制约行业发展的“两座大山”。但随着政策的持续引导和市场的逐步规范,这“两座大山”正逐渐被移去,光伏行业正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减产+涨价”组合拳,缓解阶段性供需错配

近期,包括硅片、光伏组件、光伏玻璃等环节均传出“稳价格”的信号。

8月29日,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组织召开“光伏电站建设招投标价格机制座谈会”。华电集团、大唐集团、国家能源集团、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华能集团、长江三峡集团、中核汇能等发电企业,隆基绿能、天合光能、晶科能源、正泰新能、通威股份等企业出席了此次座谈会。

会议一致认为,目前全行业亏损的局面不利于光伏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不合理低价对于下游电站业主来说也不利于保证产品质量和交付。

在备受各界关注的光伏电站建设招投标机制上,会议建议如采用两步制开标、采用合理均价作为靶心价、将产品与技术创新、产品质量可靠性、知识产权等纳入评分体系等。同时,值得关注的是,由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牵头编制发布的“价格指数”“成本指数”或将问世,成为调节光伏产品价格调整的重要依据。

而就在会议召开的两天前,两大硅片巨头隆基绿能和TCL中环接连宣布硅片涨价的消息。面对当前光伏行业阶段性供需错配、行业亏损加剧的问题,两家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价格调整,旨在推动光伏行业走出低价竞争的困境,助力行业回归更加健康的竞争环境。从供给和需求的角度来看,此次上调价格有望逐步向电池片和组件环节传导,推动行业回归良性发展。

9月3日,有市场消息称,为应对光伏玻璃市场供需失衡和产能过剩问题,国内光伏玻璃龙头企业计划减产,减产幅度高达30%。此举也意味着光伏玻璃行业或将进入新一轮的产能调整周期。

国金证券研报指出,当前光伏产业链价格及盈利已明确处于底部,供给端落后产能的出清进程从2023年第四季度开始,至今已经历了二三线企业掉队、跨界企业批量退出、头部产能开启整合等多个具有标志性事件的阶段,目前已进入这一轮供给侧洗牌的中后期,后续终端需求释放或将逐步带动产业链盈利修复。

中企在美获清洁能源税收抵免,为行业首次

作为我国出口“新三样”的代表产品之一,光伏行业的发展历程一直备受全球瞩目,当前全球光伏行业规模最大的十强企业均为中国企业。这一现状在过去几年中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国际市场的竞争格局,并引发了包括美国在内的多方关注与不安情绪。

9月3日,光伏组件制造商晶科能源向投资者表示,该公司位于佛罗里达州的工厂根据美国《降低通胀法案》(IRA)获得了税收抵免。晶科能源在财报发布后的电话会议上确认了上述消息,这标志着来自中国的光伏企业首次在美国获得清洁能源项目的政策激励,也意味着中国光伏企业在美国的布局正在逐步深入,并得到了美国政府的认可和支持。

此次消息的传出,或可视为中美两国在光伏及更广泛科技领域合作与竞争态势的新一轮调整信号。尽管双方间的科技竞争与贸易摩擦仍存,但此类罕见消息的出现,或许预示着双方正在探索更加平衡、稳定的发展路径,以减少不必要的摩擦,共同推动全球光伏及新能源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有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对于光伏行业而言,地缘政治风险降低的信号逐渐显现。这一变化或将带来更加开放的市场环境和更多的国际合作机遇,有助于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对已经在美国建厂的光伏企业构成利好,且在国内光伏企业纷纷“出海”破局的当下,未来会不会在美国建厂将会是一个重要的决策。

随着光伏行业内外压力逐步缓解,以及国内外政策的积极推动,光伏行业有望迎来新的发展契机。未来,光伏行业有望在技术创新、市场拓展、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更多突破,为全球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信息来源:证券时报